阳春三月里,箬竹展绿枝。
近日,记者走进平坝区天龙镇打磨村看到,绿满山野和房前屋后的千余亩箬竹长势喜人,犹如给这个山间小村落穿上了一件翠绿的春裙。箬竹林中,农户正在细心进行剪枝、施肥等春季管理,精心将一片片箬叶“打磨”成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地制宜种植箬竹促发展
“我们这里的箬竹是叫粽粑箬竹,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中的一种,叶子(箬叶)通常用来包粽子。因此,村民们就叫它粽粑叶或者粽叶。”打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春介绍道,自2017年以来,村里的箬竹种植规模已达到1200余亩。
打磨村山多地少、基本无田,是制约该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该村因“市”利导、因地制宜,找到了发展箬竹产业助农增收的“突破口”。目前,该村257户村民中已有220户参与种植箬竹。
长势喜人的箬叶
“全村只有2800多亩耕地,还都是坡坎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收成低,所以我们选择发展箬竹产业。而且,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种箬竹。”驻村第一书记黄晓鹤说。
利用箬竹喜湿耐旱耐阴、适钙和竿型矮小特性,该村在疏林地、幼林地和石漠区种植粽粑箬竹。在坡地农作物间进行套种,既可防治水土流失,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亩产值。
农户对箬竹进行田间管理
谢春算了算“经济账”说:“一亩箬竹丰产期一年可以收1000斤至1500斤箬叶,以每斤5元的鲜叶价算,亩产值就有5000元至7500元。种箬竹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采收叶子都需要人工投入,所以还能带动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务工增收。”
精心“打磨”箬叶产品促增收
打磨村选择种植箬竹,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据谢春介绍,打磨村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好,种出的箬叶柔软、香味浓、韧性较强,深受采购商青睐,也让农户看到了“钱”景。她打趣道:“经过村委的反复摸索,村民的多次试种,打磨村的这片叶子算是‘打磨’出来了!”
“每年都会有很多老板来村里收粽粑叶,春节过后已经来收过两次了,不愁卖。忙不过来,我们就开钱请人采,一天100块钱。”打磨村箬竹种植大户陶小琼说。
陶小琼家种了近16亩箬竹,有四五亩进入了丰产期,去年箬叶销售收入近3万元,箬竹亩产值近5000元。她自豪地说:“都是些坡坎地,用来栽箬竹比栽苞谷、辣椒强多了。”
村民喜笑颜开的采摘箬叶
趁着天气返潮,村民王朝荣抓紧给自家10多亩箬竹撒施复合肥,让箬叶长得更多、长得更绿。他笑着说:“2019年开始栽,有两亩已经长成丰林了。我是按省里专家的方法管理,除草长期做,每年要撒5包肥料,还会割除老枝让它发新枝,长出更好的叶子。”
为科学做好箬竹林的管理,打磨村不仅时常邀请省、市科技特派员到村指导,还邀请省林科院竹产业专家为农户讲授箬竹丰产栽培等技术。
“农户栽培技术丰富了,箬叶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了大提升。箬叶卖得好,大家的发展积极性都很强。”黄晓鹤说,去年打磨村销售箬叶近100吨,产值达400余万元。在以箬竹产业为主导产业助力下,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5万元。
“今年,我们还要扩种至少400亩箬竹,农户都很支持,这段时间已经在陆续种植了。”谢春补充道。
提升箬竹产业质效促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首先振兴。为振兴箬竹产业,必须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我们鼓励农户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每种一亩给予200元的奖励。”谢春说,打磨村采取“村级合作社+技术能手+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箬竹产业,除了种植奖励,村级合作社还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统一收购农户种出的箬叶。
待出销的箬叶
“粽粑叶端午节之前价格最好,一斤零售价在10元左右,平时就卖五六元。”村民郑明英告诉记者,打磨村村“两委”和村里的合作社经常联系客商进村收购箬叶,有些客商也会慕名而来采购,收购空档期,种植户就会按协议把箬叶卖给村级合作社。
据黄晓鹤介绍,为推动箬竹产业实现蓬勃发展,提升箬叶附加值,打磨村建有烘干车间,安装烘干机3台,开足马力生产一次可烘4500斤箬竹鲜叶。“1500斤鲜叶可烘干成600多斤干叶。烘干后,箬叶便于储存和运输。我们按50斤一件进行包装,给买家发货。”
“一斤鲜叶批发价最多6元,一斤干叶批发价却能卖到20元。但一台烘干机烘一批鲜叶需要大约20小时,因此,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需求量增大,我们还得再提升产能。”黄晓鹤说。
据了解,箬竹实用价值很高,其竿可用作竹筷、毛笔杆等;其叶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还可用作食品包装物,比如包粽子、餐饮装饰等;其笋可食用,植株亦可作园林绿化。
“我们正在研发粽子产品,让箬叶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并寻求商机,拓展箬竹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箬竹产业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谢春说,目前,打磨村正借助箬竹产业发展契机,以中国传统村落打磨村虾儿井组为核心打造特色乡村,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伍水清 吴学思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