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后的白塔车站站房
位于赛罕区巴彦镇罗家营村的白塔车站旧址,被城郊的民居包围着,闹中取静。院子外,立着好几块儿汉白玉石碑,告诉人们里面曾是一座火车站,现在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召开白塔火车站遗址保护利用设计和有关文物大遗址建设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设计团队实地对白塔车站旧址、丰州故城博物馆展陈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白塔车站老照片(资料图片)
专家团对白塔车站文物本体以及周边建筑、周围环境面貌进行勘察调研后认为,白塔车站旧址是呼和浩特地区重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对下一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无限的潜力。
李旺每天都要来巡查一次
4月3日,白塔站副站长李旺带着记者参观了这座百年老站。由于不对外开放,院子里只有保安一人值守,一道铁门隔绝了时空。院子里,沿着石板路走,就到了白塔车站的站房。站房前是一截生了锈的铁轨,白色的站牌矗立在站房和铁轨之间,好像仍在等待南来北往的乘客们。
白塔车站站房内部
1921年5月平绥铁路建成后,白塔车站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是京绥铁路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曾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7年,由于京包铁路局部改线,白塔车站旧址停用。2019年这里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在文管部门的指导下,中铁呼和浩特局对白塔车站旧址进行了修缮,现在我们见到的就是经过修缮后的旧址。
停用后的白塔车站旧址曾作为职工培训学校使用
1984年在白塔车站职工培训学校学习的新职工合影(资料图片)
李旺每天都要来这里转一转,进行消防设施的日常巡查等工作。他对白塔车站旧址,有着特别的感情。1984年,20岁的李旺成为了铁路职工。当时,已经停用的白塔车站,成为了呼和浩特车务段职工培训学校。李旺就和50名新职工一起,在这里接受了半年的入职培训。1993年,李旺调到迁址新建的白塔站工作,直到现在。对白塔车站旧址的一草一木,李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售票室留存着浓浓的年代感
白塔车站旧址由站房、信号房、站长官邸及其他公用房屋和碉堡等建筑构成。站房里,分布着运转室、售票室、货运室和站长室四个房间。从售票室望去,当时的售票厅、候车厅隔着一扇装有铁栅栏的小窗。旅客从东门进来后,在售票窗口买票,再到候车室等车。
老式的售票柜
李旺说,当年的客流量比较小,所以每个功能区只有十几平米。售票窗口里面,陈列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售票机。柜型的售票机里,分不同车站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硬纸片式的老式车票,拉动手扣,车票就掉出来了。
道岔表示器和信号灯等老物件
牛皮包裹的电气路签路牌
运转室里,如今陈列了一些铁路部门的老物件。这些物品,李旺都很熟悉——厚厚的牛皮包裹的圆环,叫电气路签路牌,插入路签后交给机车司机,相当于火车可以进入区间的通行证;道岔表示器像一个手拎的灯罩,其实是安装在道岔标志的顶端,指示司机走不同的线路;手持信号灯,是扳道员在非正常引导接车时使用的……这些老物件,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了。
货运室在当时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当时的绥远物产丰富,有粮食、畜产品、煤矿、皮毛、药材等。史料记载“平绥路通,交通便利,外埠雇主纷至沓来。”绥远五塔面粉远销平津地区,皮革业、面粉业、电器业快速发展,铁路带动了绥远近代工业兴起。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平绥铁路局推出了火车票移民减价措施。为了吸引移民,从1935年开始,每年2月20日至4月20日,成人按普通三等车票的四成收费,12岁至20岁的减半,移民女眷一律免费,这一政策吸引了山东、山西等地的大批移民,取代了杀虎口走西口通道。
日寇留下的碉堡
站房东侧,有两座石头砌成的碉堡。1937年,日寇占领白塔车站后,修建了四座碉堡,现存两个。碉堡上有几个射击孔,呈半圆状周身。当时,四个碉堡设置在站房外侧四角,将站房牢牢守在中间。
曾经的站长官邸
站房的南面,还有未经修缮的三间老房,砖石结构尽显沧桑。这是当时白塔车站站长官邸,日寇撤退后,就变成了铁路职工宿舍,白塔站的一名女职工,当时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后期,这里也将进行修缮。
参观白塔车站旧址,就像是一场穿越百年历史的旅程。作为近现代遗存的一处工业遗产,白塔车站见证了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铁路的历史,也是归绥地区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它经历过被侵略的屈辱和战火的洗礼,也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伟大复兴。
迁址后的白塔站与高铁轨道近在咫尺
在白塔车站旧址正前方几百米外,是移址后的白塔站。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京张高铁的轨道,从白塔站眼前穿梭而过。百年老站与高铁相互对视,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回望百年,岁月沧桑,白塔车站的记忆仍在继续。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查娜
编辑:章颖慧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