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春,冷空气为上海带来了降雨和降温,但在徐家汇书院,始终不断有预约的市民如约前来。春节期间,记者探访了运营已满三周的这座上海开年新“网红”,发现不少市民都选择在品尝美味的年夜饭前,先来饱览一顿知识的“精神大餐”与建筑空间的“美颜大餐”。
(资料图片)
预约到馆率超70%
除夕当天下午2时不到,市民吕先生带着儿子来到徐家汇书院,小朋友上一年级,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而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来到书院,第一次就在上一周,当天参观完书院后,吕先生就立马预约了再次进馆。
“没想到春节的名额这么快秒杀,好不容易抢到除夕下午时段。”吕先生说,这次想带儿子来一层的少儿阅览区看书,可惜除夕到年初三这里暂不开放,但小朋友依旧对馆内展示的3D打印土山湾牌楼、徐家汇天主教堂模型等显示了浓厚的兴趣,吕先生便打算趁此借一些与徐家汇历史有关的书回家阅读。
3D打印装置“光启之门”
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介绍,春节期间,徐家汇书院每天开放3000个预约号,加上残障人士、70岁以上老人、持有军官证等优先入馆的人群,每天实际到馆人数有近4000人。
事实上,今年元旦正式开放后,徐家汇书院很快就面临了门口排队过长、馆内人数太多、人流量高峰时阅读体验不佳等挑战,因此很快于1月13日推出预约制,当馆内人流量超过1000人时便启动限流措施。
让房芸芳和同事们欣喜的是,预约制实行以来,不仅每天放出的名额全部约满,最终到馆人数均超过了预约量的70%。“说明大家都很珍惜预约的机会。”就在除夕当天,早上10时的开馆时间未到,就已经有读者在外排队等候。
除夕当天仍有不少市民到书院参观、阅读
“这是爸爸、妈妈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就在徐家汇,你长大了要不要跟爸爸妈妈当校友呀?”除夕当天,市民施先生一家专程带女儿来徐家汇书院。看到一楼“光盒空间”阅览区专门陈列了与上海交大前身南洋公学有关的书籍、历史文献和老照片,施先生感到耳目一新。“这里的图书的陈列跟传统图书馆很不一样,像一位老朋友在真诚地向你推荐书。”
这其实是徐家汇书院“破圈”的一大特色。“书脊朝外摆放,管理上会更方便,但读者时不时要歪着脑袋找书,其实没有那么友好。”房芸芳说。因而,此次徐家汇书院大胆尝试在多个“光盒空间”主题阅读区将图书封面朝外摆放,更直观地向读者推介书目。
图书数量和“空架”“乱架”也是部分读者来到书院后反馈的主要问题。徐汇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朱晔慧告诉记者,在还未推行预约制的两周里,由于馆内人流量较大,一些热门阅览区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刚把书摆上架,一转身就被整格“掏空”的情况。而为了让读者在馆内有较自在的阅读体验,内部阅览区的图书可以带至书院内任何地方阅读,确实增加了不少管理上的工作量。
“基本上每30分钟到1小时工作人员就要巡场一圈,把散落在各个阅览区的图书摆放归位,每天仅内部阅览区整理上架的书就超过1000本,这还不包括大量外借书的归位。”朱晔慧建议,读者如果无法精确找到自己取阅的书来自哪个书架,可以将书直接归还至每层楼的还书箱,由工作人员统一分类归位,避免图书“乱架”。
工作人员每隔30分钟到1小时就要巡场一次
平衡“打卡者”与阅读者
“徐家汇书院位于徐家汇源景区核心位置,加上徐家汇商圈和轨道交通带来的巨大客流,决定了这里要比以往的区级图书馆承担更多的文旅推介功能。”徐汇区文旅局局长伍彦心说。
走进徐家汇书院,看到摆放在正门口的书院等比例模型,还有位于两侧的读者服务台和旅游咨询服务台,就能感受到这里与传统图书馆的不同。吸引众多人打卡、能近距离观赏徐家汇教堂广场的“网红阳台”,以及书院内3D打印的土山湾牌楼、挑高3层的中庭、长达20米的‘海上书桌’、满墙的全套古籍读本,都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
文旅空间吸引人们拍照打卡,然后一跃成为“网红”,在上海已不鲜见,在文旅资源丰富的徐汇更是“见怪不怪”——距离徐家汇书院不到2公里,就是“超级网红”武康大楼。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安全地欣赏大楼,徐汇区层调整淮海中路天平路路口的绿化与人行道,辟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源点广场”。更大的挑战是游客与居民间的平衡。武康大楼的居民在午睡时,经常被武康路上拍摄婚纱照的团队吵醒。还有居民同溜进大楼的游客“狭路相逢”,后者拿着相机对着居民一顿猛拍,令人错愕。
徐家汇书院此刻正面临相似的困扰。书院2层,有一整面书架摆放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原版书,其中不乏价格不菲的精美画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书的翻阅率很高,但大部分都被当作了摆拍的“工具书”。
“看到一些到访者在这里打卡、拍照甚至直播,却没有好好翻开一本书读一读,起初我们内心的确很复杂。”房芸芳说。但很快,工作人员们就“看开了”。“现在每天要新办100多张读者证,转化率远高于以前在老馆的水平,这对我们‘图书馆人’是一种新的鼓舞。”
徐家汇书院2层和3层的朝北露台,如今已是新晋“网红阳台”。近在咫尺的徐家汇天主教堂与不远处在建中的新鸿基上海ITC项目,古今对比中颇有“赛博朋克”的既视感,书院也将这里纳入了游客导览线路。但这让一部分在此阅读的读者感到不适,觉得图书馆“不应该有那么多人走来走去”。
“打卡者”与“阅读者”间的平衡,是徐家汇书院接下来要处理好的关系。好在,大多数读者对预约和排队措施都表示理解。“特别受欢迎的少儿区,工作日上午10点后就要在阅览区外二次排队限流,但家长和小朋友都很少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所有人更好的阅读体验。”房芸芳说。
藏书有限,知识无限
湖南路1984书店,店主欧阳一度对拿着自拍杆在店里旁若无人高声直播的博主们感到无奈;黑石公寓幸福集荟书店刚开业时,排队在唱片墙、马赛克地砖走廊打卡拍照的游人,经常会挡住进店阅读、选书读者的去路;茑屋书店在上生·新所开出上海首店后,有淘宝店主想“悄悄”在店里换装拍摄物料……
书院2层阅览区,每个座位都有单独的插头和USB接口
这几年,上海不少阅读空间因网络而名声大噪,打卡者们像风一般来去匆匆。但作为公共图书馆,“变成网红”对徐家汇书院有着更复杂的含义。
房芸芳发现,开馆以来,很多读者从第一次走进书院时询问“这里是书店还是图书馆”,到办理人生中的第一张读者证,再到第二次、第三次来阅读、借书,“捧着手机进来,慢慢放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带着书和阅读体验离开,还收获了一颗好奇心,想要探寻徐家汇、上海的城市记忆。”
为此,大年初三至年初六,徐汇文旅将推出“海派城市考古”活动,从徐家汇书院出发,途径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藏书楼、土山湾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地标,联动整个徐家汇源景区,邀请市民共同探索自徐光启开始,长达400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流之旅。未来,徐家汇书院还将推出徐光启主题的讲座活动,致敬这位“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彰显今日徐汇科技与文化共融的底色。
3层展厅专门介绍徐光启、利玛窦等开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
“一座图书馆再大,提供的书目数量始终有限,但知识是无限的。”房芸芳介绍,随着书院运营管理的不断磨合与完善,今年,读者呼声很高的夜间延时开放、名家讲座、朗读会等都有望“安排上”。此外,智慧图书馆也在计划中,借助书院地下一层的智慧书库,今后读者可在书院小程序上提前预约借书,未来还可通过数字化的虚拟图书馆,在仿真的虚拟书库空间锁定自己想看的书,再回到线下借阅。
“一切努力,都是希望人们能多多走进图书馆,因为只有人来了,才有之后的阅读体验,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
标签:
要文